勁!逾70萬人投資非交易所產品去年交易額達5.7萬億

2 年前
香港散戶投資有道,就投資產品市場的首次聯合調查顯示,去年非交易所買賣投資產品的交易總額達5.7萬億元,涉及投資者逾73.7萬名,即人均斥資約800萬元。最常銷售的是結構性產品,涉及2.76萬億元或48%;當中以股票掛鈎產品(ELN)(包括股票累計認購期權/累計認沽期權)交易額達1.6萬億元最多,產品的相關股票主要為互聯網和科技公司。 是次調查涉及向2290家持牌法團或註冊機構,查詢非專業投資者客戶、個人專業投資者及部分法團專業投資者在2020年間的投資產品銷售情況。調查旨在更清楚了解行業境況及市場趨勢,有助證監會及金管局監察中介機構的銷售手法,以及協調應對共同關注的範疇。 逾73.7萬名投資者,88%客戶為非專業投資者。 集體投資計劃是第二位最常見的產品,佔總交易額1.43萬億元或25%。其中,最受歡迎的基金類別是貨幣市場基金,佔52%;其次是債券基金,佔31%。有關當局稱,不少投資者在疫情期間物色質素和流通性較高的資產,因而帶動貨幣市場基金的需求上升;也有愈來愈多資金逐漸流入股票基金,尤其是投資於科技、醫療保健及環境、社會和管治(ESG)相關股票的基金。 債務證券則佔整體投資產品1.06萬億元或19%排行第三,當中有近五成為非投資級別公司債券或不獲評級公司債券,分別佔3340億元及1820億元。部分公司認為,在現時的低息環境下,欲尋求更佳回報的投資者普遍對提供較高收益的非投資級別公司債券較感興趣。 資料顯示,債券發行商主要來自中國,佔比高達68%;其次是香港,佔交易額20%。票面年息率方面,有37%債券介乎3厘至5厘,另有28%的票面年息率為6厘至10厘。 另亦有約有四分之一的票面年息率相對較高,為每年11厘或以上,主要為非投資級別債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