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搜尋 袁國勇教授 的結果,共 11 筆

  • video-screenshot2:08
    袁國勇等專家倡防疫抗疫應盡量以不封城為目標
    港大4名學者,包括前政府專家顧問、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和臨牀醫學學院內科學系講座教授孔繁毅,在報章撰文,提出對防疫抗疫的建議。文中提到,本港防疫抗疫計劃,應盡量以不封城、不停市、不停工、不停學為目標,確保香港市面能大致運作如常、市民生活如常。而大方向及戰略應適合應對不同傳播途徑的潛在病源,而非針對單一病源,做到全民參與、採取「平時如戰時,戰時如平時」態度,時刻就緒。 學者提到外防輸入,應由現時開始,在非疫情時期,嚴格篩查發熱或生病...
    現代電視
  • video-screenshot2:21
    袁國勇呼籲當局提防疫症重臨 改善外防輸入
    ...需要改善。 袁國勇及孔繁毅等四名港大學者在報章撰文,針對外防輸入、鞏固公私營醫療系統、安老院、樓宇等範疇提出建議。 袁國勇在電台節目指,香港差不多每一波疫情都是因為邊境防疫做得不好,現在應該汲取教訓。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我們在香港那麼多波(疫情),差不多全都是因為外防輸入,在邊境做得不好。其實我們現在都可能未做到最好,你每日都有旅客進來,每日都找到有人發燒,你怎樣處理在最短時間找到究竟他是甚麼病毒或病菌令他發燒?以及若我們找...
    now.com 影音新聞
  • video-screenshot1:04
    袁國勇稱本港外防輸入有改善空間 倡建安老城備戰未來疫症
    【Now新聞台】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指,現時香港在外防輸入方面仍有改善空間。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其實我們現在都可能未做到最好,你每日都有旅客進來,每日都找到有人發燒,你怎樣處理在最短時間找到究竟他是甚麼病毒?或病菌令他發燒?以及若我們找不到(原因),有沒有用深度基因排序?找有沒有新的病毒?這些應該今日已經做,你都不知道他為何發燒,你由他進入香港是很大問題的。」 另外,袁國勇亦與3名港大學者在《明報》撰文,提到安老院...
    now.com 影音新聞
  • video-screenshot2:11
    袁國勇等發起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
    【Now新聞台】本港、內地、美國等地聯手成立大流行病研究聯盟,推動呼吸道病毒人畜傳播的研究協作,提升新發傳染病監測能力。 聯盟在香港大學舉行簽署儀式,發起人是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病毒學家何大一,其他成員包括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清華大學教授張林琦等。 袁國勇指,人口增加、全球暖化,未來25年內高達五成七機會再出現與新冠疫情規模相同的病毒大流行。研究會聚焦呼吸道病毒,期望透過基因組...
    now.com 影音新聞
  • video-screenshot2:33
    袁國勇等3學者指新發傳染病定必陸續有來 籲嚴密監察預備應對未來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聯同另外兩名學者龍振邦及趙晞揚在報章撰文,指新冠病毒並非最後一場病毒大流行,新發傳染病定必陸續有來,要反思如何預備應對未來大流行,必須有高質科研、足夠的基礎建設、迅速應變計劃及措施,完善公營醫療機構、公共衛生及流行病學監察系統,時刻與國際組織保持聯繫溝通等,缺一不可。 除了冠狀病毒,流感是最具潛力引起大流行的病源,下場大流行或由源自禽鳥和豬的流感病毒引起。基因洗牌可能會引致嚴重感染,甚至對抗流感病毒藥物和季節性...
    現代電視
  • video-screenshot1:27
    袁國勇稱曾三度受生命威脅 政府指高度重視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多年來都為政府擔任疫情的顧問工作,他日前發表文章,回顧過去二十年香港面對的疫情,提及自己受過三次生命安全威脅,又相信大流行一定會重臨,如果不做好準備,會喪失百萬計生命。 1997年香港禽流感,當時袁國勇建議不應容許販售活家禽,影響到街市生意,期間感到生命受威脅;之後2003年沙士以及前年的新冠疫情,他提出要禁絕活動物在濕市場販售,兩次都感到生命受到威脅。 他又表示,75%病毒來自野生動物,相信大流行會再來,所以要做好準備...
    現代電視
  • video-screenshot1:33
    袁國勇到石硤尾、蝴蝶谷配水庫追查類鼻疽
    【Now新聞台】深水埗出現多宗感染類鼻疽個案,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到石硤尾及蝴蝶谷配水庫視察。 袁國勇、衞生防護中心人員等早上九時許到石硤尾二號及三號配水庫視察。有工作人員揭起配水庫沙井蓋,在井蓋、沙井的內壁及附近的土壤採集樣本,並帶走樣本作化驗。袁國勇其後十一時許,與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首席醫生歐家榮等人到蝴蝶谷配水庫,了解配水庫運作。 袁國勇指家居的食水氯含量未必足夠殺死類鼻疽菌,向水務署建議提高氯含量及在配水庫設置紫外光燈...
    now.com 影音新聞
  • video-screenshot1:10
    袁國勇等教授指新冠死亡率大降 可更進取邁向復常
    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聯同港大醫學院生物化學系教授金冬雁、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港大醫學院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福和發表文章,指新冠變種Omicron毒性大降,出現重症及死亡機率微乎其微,認為香港有條件進一步實現以檢測代替隔離嘅0+7方案,甚至更進取加速復常。 文章指,認為要將年初與現時疫情分開兩波來睇,近月第六波嘅新冠死亡率已跌至0.097%,5月時曾估計香港可防重症免疫屏障嘅人口約7成至8成,再過3個月後,現時接種...
    現代電視
  • video-screenshot1:10
    袁國勇:新冠已成風土病 本港有條件實施「0+7」
    【Now新聞台】政府專家顧問袁國勇說,新冠病毒的死亡率降低,已成風土病,本港有條件實施「0+7」方案。 袁國勇聯同港大微生物學系名譽助理教授龍振邦等撰文,指6月起的疫情可被稱為第六波疫情,期間死亡率降至0.097%。 由於疫苗接種率高及第5波疫情大量市民自然感染,本港已具有防重症免疫屏障,又指新冠病毒已成為風土病,至今仍未接種疫苗的市民,即使再給予時間也不會有太大改變,相信只要處置得當,多管齊下,應能將今年冬季疫情高峰壓平,不會出現第5波規模的大...
    now.com 影音新聞
  • video-screenshot1:25
    袁國勇團隊研究 防疫措施令抗生素用量大減 建議冬季全民戴口罩
    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帶領團隊研究發現,香港防疫措施減少了甲型化膿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抗藥性細菌的傳播,社區內的敗血病減少,抗生素的用量亦隨之下降。 研究團隊在醫學期刊《Antibiotics》刊登結果,團隊認為冬季是新冠病毒及流感高峰期,有需要維持防感染措施,全民戴口罩尤其重要,有助減少細菌傳播。 團隊又指,2020年及2021年的抗生素批發及供應量顯著減少,私家醫生及社區藥房用量減少得最明顯,與甲型化膿鏈球菌、肺炎鏈球菌等引發的敗血病發生率下降...
    現代電視
  • video-screenshot1:35
    港大醫學院籲勿到堅尼地城被批惹恐慌 今回應指屬負責任做法
    ...地區恐慌,對此深表遺憾,但因為基於污水檢測結果比平均數值高100至1000倍,因此得到政府同意後,作出內部緊急通知,由於醫學院大部分師生需要出入醫院,有機會帶病毒回到醫療設施,認為向師生發出訊息是負責任做法。 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在電台節目表示,認同醫學院是考慮到師生經常出入醫院,避免感染病人而發出通告,但認為發出公告的方式值得商榷。他又表示,91%至95%市民已感染康復或接種疫苗,認為社會已有防重症的屏障,如果打齊針去吃飯無問題,如果未打針就不要...
    現代電視

熱門必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