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每一個鐵路項目,都要做技術評估、走線研究、財務研究才真正拍板去做,所以不會出現市民支持北部都會區,很像寫了一張空頭支票給特區政府。」 她透露,會於賣地時加入條款吸引高端製造業來港。 林鄭月娥:「我們會用一個新的政策來賣地,即是說以前賣地看土地用途,要麼住宅地、商業地或工業地,我們現在是可以更加進一步,如果賣地時說明這個地是用作某些產業,例如一定要做生命科學的產業、一定要做製造業、要智能的、一定要與我們在做科研有關的產業...
now.com 影音新聞
5 個月前
...出現回調風險。不過,高盛仍然維持對本港地產股的目標價及評級,予新地、信置、新世界及嘉里的目標價分別為145元、14元、57元及42元,評級全為「買入」,予長實及恒地目標價為61元及41元,評級「中性」。 花旗亦指,報告提出的土地供應政策符合市場預期,但沒有令人驚喜,報告針對房屋問題,特別是低收入家庭,將會是下一任特首重中之重。 該行指報告看法中性,認為發展商股價短期或上升,但同時仍維持樓市於第三季見頂的看法。花旗維持對發展商審慎看法,預期零售收租...
現代電視
7 個月前
...開拓的約600公頃地,估計合共可提供92萬6千個住宅單位,容納250萬人居住,區內職位可達到65萬個。 林鄭月娥:「一個大發展策略不是談具體細節,我們是談論願景,香港最能製造財富是土地,我們不可能在開拓土地工作蝕本,如果我們現時看今日赤字便甚麼都不做,不單是短視,我會...並提升區內的濕地生態功能。 為了北部都會區達至就業及居住平衡,《發展策略》建議制定明確政策及行政指引,將無地域限制及可以帶動就業機會的政府設施、寫字樓搬來這裡。 #要聞
now.com 影音新聞
7 個月前
特首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提出建設北部都會區,被問到有否擔心財政問題,她表示,不需要擔心財政負擔,因為香港最賺錢就是土地,香港不可能在開發土地的項目蝕錢,即使公屋居屋都賺錢。 她表示,可能有人很快表示不需要填海,可以放棄交椅...不停被人追趕上來。她指,即使在擔任發展局長及政務司時,都有在任期最後階段提出大型項目,所以不需要將她提出的政策掛勾為連任,,因為她很喜歡不停做事,不會理只剩下10日或8日。
現代電視
7 個月前
特首林鄭月娥今日發表施政報告,她表示,認為重組政府決策局,以切合施政重點和社會期望也有其必要性...統整起來,推進香港發展成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 分拆運輸及房屋局(運房局),讓這兩大政策範疇可獲得更專注的高層領導,特別是令新設的運輸局可專注處理與民生息息相關的運輸基建...物流業發展,並鞏固及提升香港國際航運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研究分拆後的房屋局和負責土地發展和工務的發展局有否理順的空間,以加快房屋用地供應;擴大創新及科技局為創新科技及...
現代電視
7 個月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未來十年已覓約350公頃土地,可建約3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但承認公屋輪候時間居高不下令人憂心,而未來十年的建屋量會出現「頭輕尾重」現象,當中只有三分一的單位...外,亦會依靠目前每年約8,000個回收的公屋單位,而基於公屋資源須公平分配考慮,不能輕言重推「租者置其屋」。她稱,房委會一直按既有政策及實際情況,檢視並考慮是否重建個別舊屋邨,有見西環邨及馬頭圍邨有合適的遷置資源,以及原址重建有潛力供應更多單位,會邀請房委會研究...
on.cc東網
7 個月前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於2021年10月6日發表《施政報告》,林鄭曾表示香港經歷兩年嚴峻挑戰,現在要振興經濟,重建市民信心;報告中增加土地供應解決房屋問題,以及與中國內地通關是當中重點,她同日下午出席記者會,就政策內容解說。 Video: Thomson Reuters
Yahoo LIVE HK
7 個月前
【Now新聞台】施政報告周三發表,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早前預告正研究分拆運輸及房屋局。工聯會認為拆局遲遲未實行,導致運輸政策以往被忽略;民建聯則建議擴大問責制,相信行政立法關係改善後,有更多精英願意加入政府,而新民黨建議應理順...有關工作我覺得一直被忽略了,可能有關局長或官員忙著作一些看得見的房屋發展。如果能夠拆局,令局長可以專心做土地發展及房屋發展,一個局長是專心做運輸規劃發展。」 民建聯建議的架構改革涉及更大規模,包括增聘政務司副司長...
now.com 影音新聞
8 個月前
...尹德輝預期,中央對內房嘅監管、整頓最少持續多半年,又指唔少房企發外國債,可能令中央擔憂中美關係惡劣會觸發大規模債務違約,所以寧願有限度同可控地讓行業爆破。 至於本地地產商,最近市傳被「阿爺」吩咐幫手解決土地問題,大家預料特首林鄭月娥會在下周三施政報告提到土地供應。 尹德輝認為中央想法合理,話當局一直想「撥亂反正」,改變由地產商控制市場供應的局面,相信下周三「會有啲嘢聽」。
now.com 財經
8 個月前
...地產建設商會主席梁志堅否認中央曾跟商會接觸,但將於周五舉行例會討論有關事宜。 市傳中央要求本港發展商協助解決香港房屋問題,林鄭月娥出席行政會議前表示,不會證實或評論傳聞,認為現時發展商願意配合政府政策,以公私營合作方式解決土地不足的問題。 林鄭月娥說:「我也做過發展局局長,亦和所謂地產商打過交道,我覺得今天他們都比較很願意配合特區政府的政策,例如土地共享計劃,用他們擁有的土地,七三分配多建公營房屋,亦有超過一半過渡性房屋單位,即1.5萬個承諾...
now.com 財經
8 個月前
...什麼說話跟移民的人說,她表示,基本法確保港人有出入境自由,政府不會有特別想法,但想跟移民的人表示,香港前景十分好。 她表示,如果他們選擇移民,這是她們個人意願。而被問到,香港政府有什麼政策處理香港長遠的房屋問題。林鄭月娥指,解決房屋問題要開天劈地製造土地,需要全社會動員。 她指,港澳辦主任夏寶龍所指的不只是房屋問題,還有醫療和就業,每屆政府都要努力做,而他所指的管治者,不只是政府,也有立法會和社會大眾。
現代電視
10 個月前
...土地收回條例》,收回三幅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私人土地作資助房屋,預計合共可提供1600個單位。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2019年的施政報告提出,引用《收回土地條例》,收回位於各區法定分區計劃大綱圖上,已規劃作高密度房屋發展的私人土地。 發展局宣布,將收回...測量師認為,要找到合適的土地不容易,又指現時地皮用作停車場,可縮短平整土地的時間。 測量師學會土地政策小組主席劉振江:「不是隨便在一塊農地找一個位置放下去,一定要有交通配套,基礎設施例如排污、排水才...
now.com 影音新聞
上年
...霸權,源於2004年全面實行勾地制度,一直延禍至今,如今市民要承受高樓價的惡果。即使近兩任特首梁振英和林鄭月娥都有提出新的土地房屋政策,但成效有限,加上空置稅又叫停,令人懷疑政府是否與地產商有溝通。 王慧麟又指,政府正研究從祖堂地覓地,但立法會換屆選舉12月舉行,若未能在今個會期完成立法,隨時又要再等數年。他稱,林鄭月娥若有意連任,單靠完成政治任務,但忽略最關鍵的民生問題,如何令中央信服⋯⋯ #要聞
now.com 影音新聞
上年
...視乎你的立場,但我想強調一點,政府並非利用立法會真空期,即是沒有泛民代表的情況去推行具爭議性的政策,我們為了香港長遠利益而做。」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星期三發表施政報告時,多名官員及建制派議員被發現打瞌睡及不專心,有聽眾表達不滿。張建宗承認情況...需要外出,很多工作要做。」 立法會財委會開始審議明日大嶼5.5億元研究撥款,張建宗指,明日大嶼就香港土地短缺提出長遠解決方案,填海的土地可用作興建公營房屋,解決住屋問題。 #要聞
now.com 影音新聞
上年
...大灣區青年就業計劃」,資助企業聘請兩千名大學畢業生到大灣區工作。 押後發表施政報告,月初赴京向中央爭取惠港政策。林鄭月娥公布多項融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措施,包括支持香港國際機場投資入股珠海機場,共建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和落馬洲河套...香港私家車穿梭粵東粵西。 政府亦會與內地研究,在位於深圳的新皇崗口岸採用「一地兩檢」,釋放香港口岸逾20公頃土地作其他用途,會與中央有關部委和廣東省政府加強溝通銜接。 林鄭月娥:「香港享有『近水樓台先得月』的優勢,而...
now.com 影音新聞
上年
...月娥指,是考慮到立法會及社會反應等多個因素。 林鄭月娥:「今日面對是前所未見、令人擔心的經濟情況,每一件事特區政府都要評估。兩年前,覺得應該做的事,今日的經濟低迷時,是否應該放緩一下?」 林鄭月娥又指,屯門赤鱲角隧道公路年底開通後,會爭取港珠澳大橋「港車北上」,但不包括內地車輛南下。 林鄭月娥指,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視保育,不可能在內地填海;被問到香港又為何發展明日大嶼計劃,林鄭月娥指,兩地有不同土地情況及供應政策,不能相提並論。 #要聞
now.com 影音新聞
2 年前
...應該放緩一下?立法會提出過成立了法案委員會,法案委員會委員的意見,令我們可以評估立法會的支持度,是否令法案得到順利通過。」 另外,林鄭月娥日前在傳媒報道指,年底連接港珠澳大橋的屯門赤蠟角隧道公路開通後,會爭取「港車北上」計劃。她強調,計劃並不包括內地的車輛南下,強調香港的環境情況並不容許。 林鄭月娥指,國家主席習近平重視保育,不可能在內地填海,被問到香港又為何發展明日大嶼計劃,林鄭月娥指,兩地有不同土地情況及供應政策,不能相提並論。 #要聞
now.com 影音新聞
2 年前
...一國兩制。 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深圳衛視》訪問中,回應港深兩地發展及競爭。她指兩地之間未必是直接競爭,即使有競爭,亦是健康的。 林鄭月娥:「我不是很介意有人經常說,深圳的本地生產總值已經超越香港了,因為畢竟深圳人口、土地各方面都比香港豐富一點,未來的發展,我真的希望中央繼續給予深圳特區有先行先試、突破性、創新的政策,香港跟內地其他省市未能做到的事,可否先跟深圳結合達成。」 林鄭月娥形容,深港融合是大勢所趨,下一個目標是成為國際科技創新...
now.com 影音新聞
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