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五花肉,切死一家生鮮店

4 年前
2016年開始,以青年菜君的清算為標誌,生鮮電商出一個波裁員倒閉潮,隨後盒馬,超級盒子等新零售業態開始在社區中搶奪農貿市場,大型連鎖超市的份額,帶動下了生鮮超市連鎖擴展,但似乎只是生鮮電商泡沫的重演。 融資明星呆蘿蔔在2016年初開了第一家店,此後迅速在安徽,江蘇省,湖北,河南等地開到了1000家店,2019年6月拿到6.34億人民幣融資,但2020年3月6日傳出破產消息,革命,創始人和員工合夥人已經公開公開撕裂。 對加盟商而言,經營社區生鮮連鎖投資重,消耗高,極端考驗運營能力,自己虧了了不說,還要防止品牌方過河拆橋。 到2018年,呆到蘿蔔開始低價回收“加盟轉直營” 的品牌使用權,又推出了合夥人模式,即合夥人向呆蘿蔔繳納15.6萬元押金,就可以參與到某家門店的實際管理中,從營業額流水中獲取收益,如果中途不想乾了,押金可以退。後來創始人李陽的解釋是,呆滯的蘿蔔對增長的預期與需求太高,低估了生鮮的“燒錢”的速度,以至於造成了了消耗過快。 10萬元以下的生鮮投資,八成都是忽悠。廣州知名度的生鮮品牌很多,多數起步要40萬-60百萬,甚至有的店鋪投資達到80萬以上,屬於重資產,風險極高。 生鮮連鎖店除了供應鏈命中門影響品牌方外,門店損失也非常影響加盟商的利潤。控損對於生鮮店經營實際上是基礎,但真正能夠做好控制損失的人並不多。 其中魚的“控損”簡單就是保證魚在售出前是活著的,不同的魚需要不同的溫度,海水魚和淡水魚需要不同的水質等等,消費者來買的時候,等消費者回家一看臭了,最後影響的是整個店面的生意乃至品牌方的形象。 這就是如果再開加盟,要把新手擋在門外的原因。